当前位置: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学术预告

学术预告

学术预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与评选

发布时间:2024-01-03

时间:2024年1月4日15:00-17:00

地点:腾讯会议(755216916)

主办单位: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科学技术处

承办单位:河北省神经生理学重点实验室/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内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被视为对影响力和贡献最大的科学研究的认可。通过研究获奖者们的工作,我们能够深入了解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本次讲座将从多个获奖者的研究成果出发,介绍神经科学技术在生理学和医学中的应用。我们将讨论脑机接口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神经调节技术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突破、以及神经调控对认知功能和情绪调控的影响等方面。通过这场讲座,我们希望能够探讨神经科学技术应用的最新成果,并展望它们对人类的潜在影响。

主讲人:(简介)

徐志卿博士,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系/病理系教授,博导。现任首都医科大学病理学系主任,北京市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7年获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博士学位,2001年起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先后任研究员和高级研究员,2008年被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神经生物学学科带头人引进,2009年入选为北京市首届海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北京市特聘专家,并荣获第五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2014年)。兼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应激神经生物学分会主委;中国生理学会转化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神经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Stress and Brain》主编。多年来主要从事脑重大疾病(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和癫痫等)的神经递质和环路机制研究,特别是神经肽及其受体对单胺能上行投射系统的调控机制及其在抑郁症发病机理和诊治过程中的作用,率先提出并证实了“甘丙肽及其受体可以作为抗忧郁治疗的新的药物靶点”的假说,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药物靶点。此外,对神经肽及其受体在癫痫及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G蛋白偶联受体膜转运机制也进行了探讨。近年来重点关注物理性脑刺激抗抑郁的神经调控环路机制。已在《PNAS》等重要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10余篇(总引用超过6300次, H因子大于45;来源Google Scholar)。。已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973(子课题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项目。


版权所有: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61号    邮编:050017 网站维护: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冀ICP备05002885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851号

学术预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与评选

2024.01.03

时间:2024年1月4日15:00-17:00

地点:腾讯会议(755216916)

主办单位: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科学技术处

承办单位:河北省神经生理学重点实验室/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内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被视为对影响力和贡献最大的科学研究的认可。通过研究获奖者们的工作,我们能够深入了解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本次讲座将从多个获奖者的研究成果出发,介绍神经科学技术在生理学和医学中的应用。我们将讨论脑机接口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神经调节技术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突破、以及神经调控对认知功能和情绪调控的影响等方面。通过这场讲座,我们希望能够探讨神经科学技术应用的最新成果,并展望它们对人类的潜在影响。

主讲人:(简介)

徐志卿博士,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系/病理系教授,博导。现任首都医科大学病理学系主任,北京市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7年获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博士学位,2001年起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先后任研究员和高级研究员,2008年被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神经生物学学科带头人引进,2009年入选为北京市首届海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北京市特聘专家,并荣获第五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2014年)。兼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应激神经生物学分会主委;中国生理学会转化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神经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Stress and Brain》主编。多年来主要从事脑重大疾病(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和癫痫等)的神经递质和环路机制研究,特别是神经肽及其受体对单胺能上行投射系统的调控机制及其在抑郁症发病机理和诊治过程中的作用,率先提出并证实了“甘丙肽及其受体可以作为抗忧郁治疗的新的药物靶点”的假说,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药物靶点。此外,对神经肽及其受体在癫痫及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G蛋白偶联受体膜转运机制也进行了探讨。近年来重点关注物理性脑刺激抗抑郁的神经调控环路机制。已在《PNAS》等重要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10余篇(总引用超过6300次, H因子大于45;来源Google Scholar)。。已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973(子课题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项目。